加强城市设计(城市设计实施策略)

2024-07-19

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

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 导语: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、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,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,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,也是城市规划、城市建设、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。

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:五年计划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。在城市发展计划的指导下,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得更为科学和有组织,导致了更多城市地区的提升和发展。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采用,五年计划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。

一)发挥规划引领作用,加快科学推进 应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、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。一是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。

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。尽快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市政公共服务专项规划,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引领作用,补齐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短板。 发挥规划部门职能作用。确保市政建设公共设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,严格按照规划实施,查处乱建行为,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。 加快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。

未来的规划工作应立足地域市情,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把握规律、顺势而为,潜心思考新形势下规划的地位、作用和功能,把重心放在引领发展、解决问题、化解矛盾、增进和谐上,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、地域特色的规划实践之道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规划探索永无止境。

一)树立区域协调观念,建设区域城市长沙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将从全球化、国际化的高度判断长沙城市未来发展方向,研究长沙在未来全球城市体系中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。

北京市将制定“十四五”城市总规实施方案

1、报告提到,2020年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102项任务的最后一年,将统筹推进各项任务按照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,确保102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。将制定“十四五”时期总规实施工作方案 下一步,将制定“十四五”时期总规实施工作方案。

2、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提出,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,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商品住房中的比重,到2020年达到30%以上,到2035年前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。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北京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2207万平方米,占比已达30%以上,实现了新版城市总规的阶段目标。

西安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

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,保证《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》的实施,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,根据国务院《城市规划条例》和有关规定,制定本办法。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。

首先,第二十二条指出,建设项目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,以划拨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的,建设单位需提交书面申请、相关批准文件、项目选址论证报告、用地地形图等材料,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,符合规划则核发选址意见书,否则不予核发并说明理由。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两年,逾期未获批准则失效。

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,统筹城乡空间布局,保护生态资源,改善人居环境,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、《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结合本市实际,制定本条例。第二条 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,应当遵守本条例。

第一条 为保证《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》的实施,惩处违法建设行为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及有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,结合本市实际,制定本办法。第二条 本市城区、郊区以及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内违反《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》建设的行政处罚,适用本办法。

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。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。省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,由省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,报国务院审批。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,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。

西安市城市园林条例的第二章主要规定了城市园林的规划与建设。首先,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全市总体规划,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城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,县园林部门则根据本县城镇规划制定并报市园林部门备案(第九条:市、县园林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发展规划,经政府批准实施。)。
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规划提出哪些新要求
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:“要提升建设水平,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,建设海绵城市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,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。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。城市交通、能源、供排水、供热、污水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,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。

做好城市工作,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、改革发展新要求、人民群众新期待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。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
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政策发力适当靠前。